大陆集团累计雷达产量突破2亿个,致力于提升未来出行的安全性
- 雷达量产25周年里程碑:大陆集团传感器技术25载守护行车安全,提升驾乘舒适性
- 2025 年第一季度从汽车制造商获得的订单金额约 15 亿欧元
- 精准探测物体:雷达是众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组件,为自动驾驶的发展铺平道路
- 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全球负责人 Ismail Dagli先生表示:“两亿颗传感器的量产里程碑,加之大额的产品订单,充分彰显了大陆集团在汽车市场始终秉承的三大核心:高科技工程能力、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为各类应用场景量身定制的技术解决方案”
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2025 年 5 月 9 日。大陆集团近日达成2亿颗雷达传感器的量产里程碑。这一庞大的产量不仅彰显了该公司在汽车安全关键零部件领域占据超20%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更展示了一个重要的出行趋势: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正加速向智能甚至未来的自动驾驶演进。1999年大陆集团首代长距雷达搭载于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到2021年交付1亿颗雷达,此后更是仅用四年时间便将这一数字翻倍至2亿颗。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印证了大陆集团雷达技术在研发与性能上的重大突破,以及市场对汽车安全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这家科技企业同时宣布2025年第一季度已获得多家整车制造商总额约15亿欧元的雷达传感器系列订单。根据客户需求,相关量产计划将于2026至2027年间陆续启动。
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全球负责人 Ismail Dagli先生表示:“两亿颗传感器的量产里程碑,加之大额的产品订单,充分彰显了大陆集团在汽车市场始终秉承的三大核心:高科技工程能力、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为各类应用场景量身定制的技术解决方案。雷达传感器是现今和未来移动出行的核心组件。如果没有各种雷达系统的差异化产品组合,例如大陆集团的雷达系统,自动驾驶将难以实现。”
更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雷达传感器在驾驶辅助系统中至关重要
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现代车辆中搭载的雷达传感器数量的持续增加。凭借雷达传感器技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能够为车辆及道路安全均提供更高水平的安全保障与舒适体验。大陆集团拥有丰富的高性能雷达系统产品组合,定制化地支持不同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与过去仅在车辆前部安装单一测距雷达不同,如今部分车型搭载的雷达数量已达九颗甚至更多。除“经典”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外,紧急制动、盲点监测、车道偏离预警、交叉路口警报及泊车等辅助驾驶系统同样需要雷达的支持——通常需与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协同工作。高度自动化或自动驾驶车辆则更需要依赖雷达系统实现精准且冗余的360度环境监测。
雷达技术革命:从开创性产品到搭载微芯片的高科技组件
车载雷达技术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全面革新。大陆集团在全球首个车载雷达系统的研发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99年,戴姆勒在其S级车型中推出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该系统首次采用探测距离达150米的长距雷达,这一技术在当时堪称重大突破。与当下的解决方案相比,该系统存在明显局限,且又大又重。整套装置由两大部件构成:安装在散热格栅后方的雷达探头,以及独立的控制单元。两个部件总重达1.3公斤,整体尺寸接近鞋盒大小。但早在当时,梅赛德斯-奔驰与大陆集团就已坚定地看好这项技术。与红外传感器等方案不同,雷达传感器不受光线及能见度条件的影响,即便在浓雾或黑暗环境中也能稳定运行。
当今的雷达系统与初代产品已不可同日而语。“以智能雷达传感器为例,其配备的高性能微芯片能直接处理传感器信号,并通常与来自摄像头等其他传感器系统的数据相结合,实现实时信息处理,”大陆集团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零部件业务负责人Norbert Hammerschmidt解释道,“大陆集团在高能效雷达系统的研发方面持续领跑,如今其产品成本仅为首代雷达系统的一小部分,体积仅相当于两个火柴盒大小。
最新一代的雷达传感器既可用于短距离功能,例如泊车辅助系统或高速公路车道偏离预警,也能实现探测距离达300米的传统远距离监测。此外,如今系统的精准度更令人惊叹——它能清晰识别连人眼也难以看清的远距离物体。例如,在高速公路变道时探测到后方快速逼近的摩托车;或在城市交通拥堵中识别部分被遮挡的行人。
平台化解决方案: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和两轮车的雷达传感器
如今,大陆集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各类应用场景和全球市场研发并优化这些系统——无论是高度自动化的高端车型、大批量生产的乘用车,还是半自动驾驶卡车乃至全球两轮车市场。大陆集团提供的产品组合能精准满足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包括高端产品,如新型高性能4D长距成像雷达,该产品将在未来一年内取代上一代产品,可支持全自动驾驶汽车系统;而产量占比更大的则是前雷达与角雷达等经济型量产产品,以亲民的价格提供满足多种功能的高性能解决方案。